一条木兰路,连接起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二里半校区的南与北。每年初春,湖南师大人都期待在木兰路上与那“万千红粉不入眼,自信东风第一枝”的木兰花相遇。这条路见证了学子们的青春与成长,也承载了他们的希望与梦想。有学子这样描述:“早春木兰的灿烂……当绿与白交织在师大人的心中,刹那,永恒。”“木兰路记忆”,已镌刻在师大人的内心深处。
伴随一载又一载木兰花开,湖南师大造就了一批批“躬身教坛、强国有我”的优秀教师,培养了一批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特别是湖南的教育绽开新枝,成为几所“双一流”高校中留湘就业人数最多的高校,也可谓是“最湖南”高校。
学子心中的“木兰路记忆”
何为“木兰路记忆”?每一个师大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每年,木兰花都会按时盛开,就像每年都会有新鲜血液加入我们师大。” 湖南师大2022级新闻传播学硕士李庆池说。“木兰路是校园的一处标志性景色,虽然岁月在变换,校内的学生在更替,但师大的精神永不变。”这是工程与设计学院雷纯欧同学眼中的木兰路。“一枝纯白”“寓意高尚的灵魂”,这或许是木兰花备受师大学子青睐的原因。
▲湖南师大校园木兰花开,繁花锦簇。
正如旅游学院2017级学子谢昱祺所言,“赏一树花,感受师大悠久的历史。”1938年,湖南师大的前身国立师范学院在抗日烽火中建立。建校之初设立的7个科系之一的英语系,由“文化昆仑”钱锺书担任首任系主任。在合并和改名之后,1990年学校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授权,这在当时是极少见的。
▲吕叔湘等名家题词。(图片来源: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文学院)
“仁爱精勤”是湖南师大的校训。自湖南师大首任校长廖世承先生提出来后,“仁爱精勤”渐渐成为一代代师大人在长期奋斗中积累形成的一种独特精神气质,成为师大学子认同的价值追求。多年来,湖南师大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各级各类教师数十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湖南省及周边地区教师教育的“工作母机”。
▲校史陈列馆。
纵观湖南,各个单位、各条战线、各个学校的骨干,都能见到师大学子的身影。甚至有一种说法,湖南师大培养的学生是湖南几所“双一流”高校里留在湖南工作最多的。据了解,近年来,湖南师大本科毕业生的留湘就业率超过了50%,且呈增长趋势。2020年为55.22%,2022年则为57.67%。湖南师大成为几所“双一流”高校中留湘就业人数最多的高校,此言不虚。从这个角度来说,湖南师大可以说是“最湖南”的一所大学,她筑起了湖南高质量发展人才基座的“主力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是湖南师大1982级生物系校友,在师大学习、工作40余年。“我和团队会继续脚踏实地、探索创新、持之以恒,持续产出更多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为我国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刘少军说。2007级外国语学院博士生校友、湖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李钢,回忆起在母校的岁月时说:“我曾徜徉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湖南师大校园,有幸亲炙于外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回望35年前,是母校湖南师大的师范仁道赋予我投身基础教育的决心,是她的精勤业广给予了我扎根教坛的底气。”湖南师大附中校长谢永红说,他始终没有离开母校的怀抱,依然是湖南师大人,一直在母校汲取着前进的力量。
▲木兰路路标。
1985级化学系校友、湖南达嘉维康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毅清说,湖南师大“仁爱精勤”的校训,以厚重的湖湘文化塑造了一批又一批弘毅报国的社会精英;“君子壹教,弟子壹学”的教风学风,营造了师大人终身研学、自树其帜的学术氛围;“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激励莘莘学子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事业中,求索创新,肩负大任。
尊师重才引发“人才逆流”现象
著名教育家廖世承曾说过:“一个学校的最后成功,就靠教师。”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湖南师大在全国率先大批引进博士,《光明日报》曾以“何以引得凤凰来”一文给予高度赞誉。
▲湖南师大图书馆。
近年来,在中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现象比较普遍的背景下,湖南师大优秀教师人才数据逆势高涨。如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方面,湖南师大通过实施“世承人才计划”,激励、稳定现有人才,让有潜质的人才成长起来;另一方面,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大力实行“潇湘学者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拔尖青年优秀人才。前者注重“内培”,后者聚焦“外引”。2016年以来,该校刘少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洪新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李育民等2人入选国家教学名师,先后有32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其中包括18名国家级“四青”人才。依托国家、湖南省引才项目和“潇湘学者计划”,该校全职引进了海内外高端人才100余名。这些引进来的高端人才中,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陈众议,首批国家教学名师蔡美花,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尹韵公,欧洲科学院院士张隆溪、Martin Woesler、Ottmar Ette,卟啉与酞菁国际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Atsuhiro Osuka,国家“杰青”获得者杨荣华、彭长辉等。张隆溪表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与曾在学校(国立师范学院时期)任教过的钱锺书先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如今加盟湖南师大后,将扩大中外学术交流,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学术研究、传播中国优秀文化。Atsuhiro Osuka教授表示,在与湖南师大的科研团队接触后,感受到其卓越水平以及学校对科研的高度重视。他将与湖南师大科研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努力将其打造成一支国际一流团队。人才建设的效果显而易见。近年来,湖南师大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49门(全国高校第44、湖南省属高校第1),2人被授予“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4部教材获评“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在中国科学报发布的“基于院士成长数据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中,湖南师大居全国师范类高校第一,展现了“硬核”的人才培养质量。
发挥一流学科的辐射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9月,湖南师大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2021年,以优异成绩超额完成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任务;2022年2月,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湖南师大中和楼。
湖南师大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始建于1938年。八十多年来,通过一代又一代师大人辛勤耕耘,外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外语类团队仅2个)。2019年9月,该学院被人社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当年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外国语学院。作为全省唯一获评的人文类“双一流”学科,湖南师大“外国语言文学”的魅力在哪里?“引领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科交叉成效显著,打造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湖南师大外国语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领衔国内知名专家,牵头制定了外语教育多个纲领性文件,深度参与高考等重大考试中的风险探究研判和防范方案制定。以湖南省外语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为依托,湖南师大外国语学院面向湖南、新疆等中西部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中学设立了15个“乡村外语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健全了乡村外语教育协同研究与师资培养机制。同时,发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引领和辐射效应,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核心,交叉融合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辐射哲学、历史、新闻等学科。此外,加强与国际组织、国际智库的合作,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展集成攻关和协同研究,建成了人工智能与精准国际传播研究院。
▲湖南师大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
“学校将加紧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和高水平学科建设,把重点放在人才队伍建设、学术领军人物引培、大项目大成果突破上。”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党委书记蒋洪新说,下一步要紧密对接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在服务“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湘江科学城建设、“四大实验室”建设等重大需求中推出更多有显示度的创新成果。
“木兰春晓”被誉为湖南师大八景之一。放眼未来,师大的木兰盛景不仅是满园繁花,更是人才济济、学术繁盛、声名日隆。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UAFRhtHF2StXD0539Ju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