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
 欢迎您访问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网站!今天是:

【湘微教育】蒋昌忠:“三全育人”,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创新实践

来源:湖南教育杂志 作者:蒋昌忠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9日 16:04 点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又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全面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着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根本遵循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为“三全育人”指明了方向

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古今中外,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属性,都会按自己要求来培养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就决定了高校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把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同我国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本质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校内校外资源整合起来,把一切育人元素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为“三全育人”提供了实践遵循

一是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因”“三规律”“三办法”: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要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创造性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贯通功能。提出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总体要求,并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三是对“三全育人”模式具体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运用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并能带动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来做思想政治工作。他说,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不能搞成两张皮。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总书记又指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解决好推动其他教职员工和思政课教师相辅相成的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一个时期来,伴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得到了充分发展,但也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化的问题,把本来应该作为学校核心任务的立德树人的任务,分割成各个专门部门“单打鼓”“独划船”,表现为主体不协同、过程有断点、覆盖有盲区,造成了育人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破解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确保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遵循。

二、对标“三全”,推进“三全育人”走实走新

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增进“三全育人”共识,对标“三全”的要求,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1.对标“全员”要求,主体协同实,实现育人“无不尽责”

“全员”强调的是育人的主体性。破解思政教育“孤岛化”的窘境,要实现全员在党指挥下的“大合唱”,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唱出“立德树人”好声音。一是专门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实现育人主责与引领示范结合。专门力量是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主要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党务工作队伍等。思政课教师要聚焦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按“八个相统一”和“六个要”的要求,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高度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党务工作队伍等是立德树人的主要依靠力量。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专门力量不仅要创造性做好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和富有创造性,而且要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推动其他力量创造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形成育人合力。二是专任教师队伍课程思政走深走实,实现“教书”与“育人”融合。专任教师是指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和实践类课教师,约占教师队伍80%,承担着80%的课程,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要针对教书不育人、上课不管课、课后不理事的现象,强化课程思政意识,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主动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自觉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把思政之盐溶入教育之汤。三是管理服务人员育人职责落实,实现“管理服务”与“育人”的契合。在制定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从育人着眼,明确岗位育人职责,既有目标管理,也有过程管理,同时还有行为要求,赋管理以教育的功能,实现管理在哪里,教育跟进哪里。服务岗位要将育人元素纳入服务守则,规范服务行为,润物无声,使学生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2.对标“全过程”要求,过程贯通实,实现育人“无时不有”

“全过程”强调的是育人的时间规定性。要打通堵点、连接断点,遵循“三大”规律,建立长时间、可持续、贯穿式育人链条。一是育人工作要贯通大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要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坚持分类指导,使学校各类资源适应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的不同阶段的需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合理设置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的育人内容和育人重点,着力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成长成才教育、毕业教育,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链。二是育人工作要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充分筑牢课程建设“主战场”,在“双万”计划、“金课”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执行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贯通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育人工作要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关键是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来教,学生要围绕立德树人来学,确保育人体现在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考试等各环节,实现全过程育人效果最大化。

3.“全方位”要求,空间覆盖实,实现育人“无处不在”

“全方位”强调的是育人的空间规定性。针对育人覆盖有盲区,必须聚焦全面发展,整合资源,将育人覆盖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各方面。一要补齐短板,实现“五育融合”。坚持德育为先,做强智育的同时,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构建“五育融合”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美育教学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在劳动教育中增强劳动意识,涵养奋斗精神,矢志艰苦奋斗。二要建好“三个课堂”,实现全面覆盖。抓好课堂教学“第一课堂”。理直气壮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推进思政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重点推广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移动”思政课,用党的创新理论和湖南这片红色热土铸魂育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度挖掘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打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实现知与行的统一。用活网络“第三课堂”。充分发挥省级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和易班中心统筹作用,加强高校网络育人资源共建共享。依托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线上平台,实现媒体融合,建强思政媒体矩阵。丰富网络内容,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活动,通过发“小”声音讲述“大”故事,用“微互联”成就“大思政”,探索实施面向大学生的网络思政大课堂,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全方位覆盖育人。三要用好“三种模式”,育人于无形之中。“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模式是专门化、专业化和专家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一种新体现。“三全育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构建“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入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育人协同场;融入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形成同频共振。

三、统筹“三抓”,推动“三全育人”常态长效

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必须坚持效果导向,统筹抓好试点改革、平台项目、绩效评价,构建常态长效机制。

1.试点改革,带动全面跟进

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为引领,着力驱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院(系)加强改革创新、示范引领。通过试点改革,全面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的要求,对“三全育人”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推动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明确“十大育人”体系的内涵、要素和路径,着力打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和断点,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推广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确保“十大育人”体系进一步走实。要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实现育人主体从“单”转向“全”,育人过程从“分”转向“合”,育人空间从“点”转向“体”,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促使“三全育人”机制模式进一步定型。

2.平台项目,提升育人质量

搭建工作平台,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和《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所涵盖的七大体系,从师生思政工作、思政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一体化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平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研究中心等工作平台,切实将“十大育人”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创新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高校充分挖掘各项工作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按照出精品、可示范、有特色的原则,围绕“三全育人”,合理分布、大力培育分类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工作研究项目、重大攻关项目和骨干队伍建设项目,采取立项培育和成果认定相结合等方式,探索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模式,建立健全特色成长辅导室、驻楼导师、书院育人、“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等育人创新机制。通过做强平台、做实项目、做优机制,形成具有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可持续意义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推动形成“一校一品”或“一校数品”,推出一批教学名师,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建成一批实践基地,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3.绩效评价,落实“硬约束”

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系统梳理我省有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措施,深化评价改革,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多元多层、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把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作为“双一流”建设监测与成效评价、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双万”计划、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人才项目评审评比的重要指标,并纳入高校政治巡视巡察、项目资金分配、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高校要把落实“三全育人”工作作为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之一,并且与学院、部门绩效挂钩,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总结并积极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完善干部和教师评价考核办法,将“三全育人”能力和效果作为学校领导干部述职评议,专任教师以及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年终考核、职称评聘、晋升晋职、评优奖励、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使育人的“软指标”变为“硬约束”。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vFFLvhnZ3xSdNmuzBDULQ



上一条: 【人民日报】辅导员直播“天团”出道!《红色中国》课程建设研讨会举行
下一条: 【新湖南】《“三全育人”湖南共识》全文在此,湖南日报独家首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