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希望同学们发扬好清华大学的优良学风和体育传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学校体育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推进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砥砺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
更新教育理念,紧扣学生身心健康需求开展体育教学。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标准等的设计制定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注重加强学生体能锻炼,引导学生在掌握多种运动技能中砥砺品行,强身健体,从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提高体育课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兼顾运动负荷、体能、运动技能等各方面要求有效实施体育课教学。比如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应保证所有学生的整体运动时间在30分钟左右,另有10分钟左右多样化、补偿性专门体能练习,学生应达到平均心率140—160次/分钟的中高运动强度。改变学生上体育课 “出工不出力、运动不出汗”的现象,让学生真正从体育教学中获得有益身心健康的效果;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创设一些复杂的运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演练成体系的运动技能。
改善办学条件,保障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学校应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要通过各种途径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比如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实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通过“国培计划”等加大对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在确保正常体育课开设基础上,每所学校应建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的场地设施。把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中小学建设体育场馆,与体育设施不足的学校共用共享。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应统筹学生体育锻炼需要,把学校综合利用各类公共体育设施,作为解决中小学生课后体育锻炼场地设施不足的有效途径。
优化学校体育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学校体育教学评价应围绕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四个方面开展,将学生体质健康作为首要评价指标,并赋予相对高的权重。既要改变过去只关注学生单个技术水平高低的评价方式,也要改变体育课完全围绕“体质健康达标”的评价方式,还要防止出现“中考(高考)”式体育课,即体育课只练考试项目;既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对待体质健康的态度及参与体能练习的表现;以体育进中考、高考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使他们在运动中得到快乐、促进身心健康,进而形成终身运动习惯。不能让学生形成“运动是为了考试,考完了就不再运动”的思维,更不能让体育中考、高考成为学生和家长新的负担。
强化协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育人功能。发挥学校体育育人功能需要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学校可通过推进与家庭合作,让家长及时把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可选派有经验的体育教师不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或邀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家长为学生做讲座、分享心得体会。学校还可多开展一些让社区和家庭融入其中的运动项目,比如亲子体育比赛、学校和社区联合举行篮球比赛等,让全民健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社区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校外素质拓展基地,利用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和在校学生一起参加,营造“人人爱运动,个个都健康”的社区环境,在家庭、社区、学校的协同中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基地特约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21-06/24/content_152544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