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又强调要善用“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是时代大课、理论大课、实践大课,需要有大视野、大情怀和大格局。办好“大思政课”有助于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自觉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办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李培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谈到“大思政课”命题,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为上好思政课、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大思政课”之“大”,主要体现在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的课程;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地位的课程;是在人的灵魂里“搭建筑”,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真正将“大思政课”办好,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大力气、花真功夫。
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把“大思政课”落“细”
“细”,就是要把“大思政课”得以展开的每一个环节和要素都充分调动起来。
分段衔接,层层推进。学生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过程,应依据学生不同年龄段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建立小学阶段培养道德情感、初中阶段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增强使命担当的有效衔接和高阶提升的思政教育体系。
分门着力,协同有效。应依据高校思政课各门课程特点,发挥课程独特优势和资源,实现精准滴灌;依据总体要求与学科优势,协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现“各门课都承担育人任务”。
分众引导,齐齐发力。建构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的大思政课程体系,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大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大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大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把“大思政课”落“小”
“小”,就是“大思政课”切入口径要具体、可感、可信,以小见大、以微知著。
以小文本见大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等,让学生正确理解思想要义、掌握思想精髓、领略文化魅力。
以小环节见大格局。思政课不仅在课堂上讲,更应在社会生活中讲。但无论怎么讲,都应顾及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只有把每一个小环节设计好,才能建构好思政课教学的大格局。
以小故事见大情怀。应充分结合社会生活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沁润中、榜样指引中,激扬家国情怀、激发青春担当。
以小问题见大视野。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学生关注的、有疑问的问题不管多复杂,都应分类启发式地讲、“掰开揉碎”了讲;要善于从具体问题切入,把问题讲深、把道理讲透,有效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把“大思政课”落“实”
“实”,就是强调“大思政课”得以认同的实效性。要聚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改革要求,抓准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着力点。
准确把握并消除教学中的“痛点”。对于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不平衡、目标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应“纵向”对标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横向”对标同一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对标思政课实效性与专业课育人性一体化建设,实现“大思政课”教学目标针对性与高阶性的螺旋上升。对于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灌输与学理启发不融合、内容说服力不强的问题,要用彻底的理论阐释、具体的现实关照、细腻的学科融合,实现“大思政课”教学内容学理性与启发性的有机统一。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量的积累与质的提升不同步、课堂吸引力不够的问题,应改变线上线下“两张皮”、实践教学“走形式”、教学话语“不出圈”、教学资源“局限性”等问题,实现“大思政课”教改过程规范建设与创新挑战的同步发展。对于教学中存在的评价获取与持续促改不联动、评价转化力不实的问题,应改变“重阶段性评价轻全程性评价”“重评价结果轻应用”等做法,实现评价工具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
把学生的成长作为检验教学改革实效的“第一标尺”。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把学生的获得感和悦纳度作为开展“大思政课”教学设计和教法选择的基本面向。不能只把思政课安排在固定课堂和固定学段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思想成长的规律性,体现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能让学生仅停留在知识灌输、学习抽象概念层面,应形成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自己的“小确幸”,应把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深刻领悟自身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自觉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21-09/09/content_153837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