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湖南要打造“三个高地”,必须把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做大做强创新引擎。
加强创新战略布局,以创新引领“三个高地”打造
打造“三个高地”,应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推进一体化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向“三个高地”建设聚集。
围绕增强创新力构建湖南新发展格局。编制科技创新规划支撑“八大工程”“七大计划”“九大行动”,巩固超级计算机等传统优势,做强智能制造等新兴优势,抢占量子信息、未来网络、低维材料等创新制高点,前瞻性地布局制造业未来关键技术网络,全面增强创新驱动力,驱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依靠增强创新力铸造实体经济新引擎。聚焦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一批国内一流优势产业、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坚持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及产业化整体创新,全面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软件、高端芯片、工作母机等的自主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通过增强创新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开放、创新双轮驱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吸引外商投资企业在湘开展研发创新,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合作,带动产能、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坚持全面创新思路,系统推进资源配置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打造“三个高地”,应全面激发并合力增强创新力。
抓住资源配置创新这个重点。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配置应瞄准提升创新绩效和挖掘创新潜力,产业链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实施应贯穿应用创新成果、推动创新实践、拓展创新空间。
突破机制创新这个关键。优化创新的培育机制、融资机制、保障机制,完善科技资源配置、科技成果评价、科技发明转化、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创新引才、聚才、铸才、育才、扶才、优才机制。
夯实制度创新这一基石。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制约创新的制度性障碍,健全覆盖领域布局、项目评审、资源配置、成果评价、成果应用等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彰显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
精准施策多形态创新,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统筹推进
打造“三个高地”,应科学谋划“有组织的科研”,提高创新的针对性、有效性。
聚集优势资源,实施颠覆式创新。突出“从0到1”的原创导向,主动应对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需要,坚定瞄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量子信息、高端材料、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超前部署一批长期性基础性研究,使理论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相结合,“揭榜挂帅”攻克高性能碳纤维、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第三代半导体、高端液压元器件等关键技术。
加强统筹协调,实施协同式创新。完善政产学研用联动机制,构建新型科技攻关机制,加强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研究,开展工程机械协同设计与关键部件制造技术、轨道交通自动驾驶控制系统、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高温防护涂层技术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
激发创新潜力,实施开放式创新。着力破解创新要素“孤岛”问题,发展众创空间、创新工场、虚拟创新社区,加强企业内外部创新要素互动、整合、协同,建立包括颠覆式创新、协同式创新、开放式创新等创新活动的创新体系。
协调实施跨区域跨领域创新,建立体系化、多层次、生态化的创新体系
打造“三个高地”,应融入国家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等战略部署,融入湖南“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之中,融入全省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加强不同区域之间创新合作。以创新为核心要求、牵引力量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优化“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创新的功能划分和重点领域,打造国内先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株潭科技创新中心。
加强不同机构之间创新协同。企业应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优势,高校应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合作培育各种创新联合体,提高校企联合申请专利的数量和比例,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加强不同能级之间创新共生。建立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全产业链持续创新模式,发挥大企业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建立和完善产业共性技术转化应用服务体系,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加强不同形态创新的整合。统筹推进已有技术发明的产业化、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当地化,完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壮大体系化的战略科技力量。
(作者分别系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基地特约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theory.yongzhou.gov.cn/folder1000/2021-09-23/qjqS1g2mDqK3bS1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