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年来,湖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部署,作为试点区于2019年5月启动了省内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被纳入试点单位的23所高校、40个院系通过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效。
下一阶段,我省应如何坚持聚焦立德树人,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绘就“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生动画卷?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叶坤燚 刘先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三全育人”工作擘画了发展蓝图。2019年,湖南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两年来,全省高校主体责任不断落实,育人活力得到激发,形成了良好育人氛围;课堂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稳步提升。今年1月,我省举办“三全育人”高端论坛,重磅发布《“三全育人”湖南共识》,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贡献了湖南经验。
与此同时,我省“三全育人”工作仍存在育人资源和力量整合不够、育人成效的刚性约束和有效激励不足、育人工作创新性不明显等问题,应以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为突破口,纵深推进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三全育人”领导管理体制
层层压实育人责任
高校“三全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位筹划部署,进一步强化领导坚强、责任清晰的“三全育人”领导管理体制。
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高校党委对“三全育人”工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推动实现不同管理层级的上下联动、各部门各岗位的相互协作,进一步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三全育人”责任体系。
健全“三全育人”管理体制。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在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坚持育人导向,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规章制度的“貌”与立德树人的“神”相统一。
健全“三全育人”协同联动机制
形成多方育人合力
“三全育人”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各方面协同联动、打破本位主义,完善育人队伍协同机制和课程育人协同机制。
完善育人队伍协同机制。党政干部要主动担负“三全育人”工作的统筹部署、组织协调;思政课教师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专业课教师要做好课程思政,将理论知识传授与精神引导、价值引领相结合;辅导员和党务工作者要担负好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和指导者的责任;管理服务人员要展现良好职业素养,提高专业化水平,践行育人宗旨。应建立跨不同部门、学院、学科的协同联动育人机制,形成党政干部“带起来”、思政队伍“强起来”、专业教师“能起来”、管理服务人员“动起来”的协调效应。
健全课程育人协同机制。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须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协同效应。要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打造思政“金课”,推广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移动”思政课,建好育人关键课程;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挖掘各类专业课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真正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打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有机融合;建设网络思政“第三课堂”,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全方位育人。
完善“三全育人”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
“三全育人”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探索健全高校“三全育人”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其“指挥棒”作用。
完善教职员工考核评价制度。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逐渐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唯论文、唯课题、唯帽子”顽疾,强化育人贡献评价导向,健全与“三全育人”要求相适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优化第一课堂评价,注重教学质量和课程思政效果;健全第二课堂评价,增加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考核权重;将“三全育人”能力和效果纳入教学评价、职称晋升、人才评价等制度设计,使育人“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育人贡献为导向,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内容全面、方法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挖掘高校各类教职员工、每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建立育人责任清单,将育人硬指标落实到相应岗位,纳入对全体教职员工的年度考核;将育人质量和效果与年终绩效、收入分配挂钩。
探索“三全育人”创新机制
进一步激发育人活力
纵深推进综合改革,需要创新突破,进一步激发育人活力、提高育人资源配置效能,形成“三全育人”创新发展机制。
探索建立“驻楼导师制”。推行驻楼导师工作站建设,让校领导、党政干部、专家教授、青年学者、辅导员等进驻学生社区,打造集党建、生活、学习、社交于一体的多元共享空间,将育人资源链接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第一线;选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德育导师,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切实提升育人成效。
注重凸显文化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开展沉浸式教学,使大学生在追思先贤、学习楷模中坚定“四个自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引导高雅艺术、民间优秀文化、非物质文化进校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基地特约研究员;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链接:http://www.hnzy.gov.cn/Info.aspx?ModelId=1&Id=2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