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磊(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
3月11日,2022年考研国家线发布,除少数专业分数与去年基本持平外,其余专业类国家线全线上涨。据央视网报道,今年全国共457万考研大军,院校计划招生110万左右,如此意味着将有300多万考生落榜。
高分在新传专业已成常态,不久前还因“人均400”的神话为考研又添了一把火。但水涨船高,新传所在的文学类国家线从去年355涨到367,12分的跨度成为一道让很多考生跨不去的坎。无奈的是,笔者也是新传专业的学生,也即将迈向考研大路。昨天考研国家线发布,笔者的朋友圈里流传各种“高文化”段子,“拉扎斯菲尔德来了都得调剂,霍夫兰今年都得没学上,施拉姆明年都得二战”,这些传播学的大佬们沦落为新传学子调侃的对象,用来消解无奈与悲伤。
考研大军每年都在扩充,而学校招生人数却没有明显增长,僧多粥少的窘状自然不可避免地引发哄抢乱象。早7点晚12点的作息,图书馆里坐一整天,反复背记复习书,不断刷题练习,如此高标准化的生活模式却是很大一部分考研生的备考状态。分数越卷越高,答题不仅要接近标准答案,更要超越,要突破,要让改卷老师都心生敬佩。宁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别人。有些人说,考不上研究生就是因为不努力,试问说这样的话真的负责吗?考试就意味着不确定性,虽说实力是主导性因素,但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需要兼具天时地利与人和。
400多万考生涌入考研大潮,300多万齐落榜,庞大数字背后引发深思。这么多人想着考研,研究生的含金量已如此之高吗?读研本是为了提高学历背景,丰富知识储备,但当下,这份研究生文凭似乎遭受异化,成为一张必备的隐性通行证。如今,本科教育已然演变为大众教育,仅有本科学历似乎并不具有竞争性,于是大家挤破脑袋想读研甚至读博,为在日后的升职就业中高人一等。但谁能保证,读研就一定代表着有好未来,就真的“高人一等”呢?
日益增长的考研人数与依然如旧的实际招生数量之间的矛盾,是当下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刚结束不久的两会上,与研究生招生相关的提案也备受关注,有代表倡议提升研究生推免比例、建议研究生改为申请制,还有代表主张扩大学校研究生招生自主权,扩充招生数量等。要破解读研困境,还是得从国家顶层设计上进行大变革。
纵使考研落榜,也不要灰心,更不必沉沦,读研不是人生必选项。曾经听过一句话,“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过去不可重来,不如珍惜当下,把握每一种可能。
原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3/12/11001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