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枫盈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要实现身份证电子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加强,“去纸化”现象愈发普遍。小到个人学习,大到政府政务,电子技术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在支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减环节、减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由此可知,身份证电子化可使办理过程删繁就简,提高政务服务的便捷度,对于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是十分必要的举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住宾馆、坐高铁、婚姻登记……出门在外身份证早已成为“必需品”。然而,在网络时代带着身份证出门不但不方便,还很容易在辗转中丢失,身份证丢失后的补办程序亦是复杂且漫长。身份证电子化后,可使“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人们办理业务便只需要携带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身份信息的验证,不用再担心身份证丢失被盗的问题,拥有很强的安全性和惠民性,科技进步提高着每一位国民的幸福感。
实现身份证电子化,对于异地就业、异地就学的人而言,无疑减轻了跨省流动时的烦恼。但从全国层面看,电子证照还存在标准规范不健全、互通互认机制不完善、共享服务体系不完备、应用场景不丰富等问题。如何保障信息安全?这个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笔者认为,身份证电子化还需加强线上线下相融合,既要推广智能化的应用创新,又要保留传统的服务方式,将移动端、自助终端、人工窗口等渠道相结合,并做到数据同源、同步更新。此外,还需加强电子证照签发、归集、存储、使用各环节的安全管理,让人们用得安心、省心。
需要注意的是,电子身份证的全国推广,既要保证推广的速度,又要允许过渡期的存在,以免忽略一些不太习惯电子化的老年人等群体的需要。
(作者系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新闻专业学生)
原文链接:http://opinion.voc.com.cn/article/202203/202203140806522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