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语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体现。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治理也离不开语言的支持。因此,语言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具有双重性:既是治理的对象,又是治理的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明确规定:国家的通用语言是“普通话”,书写普通话的国家通用文字是“规范汉字”,拼写普通话和给规范汉字注音的工具是“汉语拼音方案”。可见,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是被国家法律保护的中国语言现代化的三大成果。
在保护丰富的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等语言资源的前提下,推广普及普通话,创造性地让传统汉字和新引进的汉语拼音共同服务汉语。相比欧美国家,中国语言现代化路径,既具有世界语言现代化共性,又具有中国式语言现代化的个性。实现国家语言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基础性的长期的重大事业,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新中国一直重视语言的国家治理。在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又制定和修订了80多个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章制度,还建成“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语言治理的大工程。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已经逐步覆盖国家级、省级、市级甚至县级,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和相关社会机构的活力。
在国家语言治理现代化要求下,提升国家语言治理能力,意味着国家在治理语言公共事务时需要高效化、科学化和智能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社会语言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剧增,国家语言治理的难度加大。因此,必须从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的重大意义。
第一,用国家通用语言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56个民族使用着130多种语言,如果能够在尊重各个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同时,在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必然可以通过语言互相沟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第二,用国家通用语言团结各个民族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不同的民族有了共同的语言,可以增进民族之间的日常交流和文化互鉴,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实现民族团结和民族亲和,维护国家长久的稳定和统一。
第三,用国家通用语言发出中国声音说好中国故事。我们只有在全国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才能让外国人学了汉语在中国到处能用,有强烈的获得感。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学汉语,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向世界发出地道的中国声音,说好中国故事。
第四,用国家通用语言带动全国人民共同致富。贫困地区往往是国家通用语言难以普及的地区,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程度和富裕程度成正比。尤其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为致富之路助力添彩。
第五,用国家通用语言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新中国成立初期,几乎都是方言加文盲的语言生活状况。现在教育飞速发展,也是国家通用语言快速普及的结果。2022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已经超过80%,文盲率下降到小于3%。
第六,进一步提高国家通用语言的应用效能。我们要尽快实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要适应社会对拼写普通话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落实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要让文字学习和书法学习不脱节,适应小学学习国家通用文字的需要。处理好经典阅读需要的非通用语言和现代生活需要的国家通用语言的矛盾。
总之,我们在秦朝推动文字的统一,在清朝末年以来推广国语和白话文,在新中国推广书面语和口语统一的普通话以及服务普通话的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语言现代化剩下的小难题,也会逐渐化解。国家语言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会在国家治理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