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朗读者】
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研究生李航
【文学随笔】
明月圆
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文学院2022级郭瑶
《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即祭月;中秋节,亦称祭月节。早在春秋便有帝王拜月的传统,又自宋朝盛行,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谢庄在《月赋》中言“隔千里兮共明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遥夜望圆月,白头人相思。这缕相思的月光,会紧紧别在每一位游子衣襟上,虽尝尽了漂泊的乡愁,却也赏同一轮明月的温情。
中秋节的意蕴,在你我眼中的明月,是“清”,也是“情”。迢迢明月高悬天际,招手一束圆月清晖,也仿佛回到亲友身边,同赏一场异地月亮,共享一份相思。我见明月如见古人,如回盛唐嘉宋,远行江南客,走马戏长安,功成名就折花枝,春娇白雪戏婵娟。我见明月如见亲朋,如血肉,如慈母眼中一汪泉,严父手中一片暖。明月佐酒,浇灌了多少现世之愁。而我以明月作信,回复他乡的相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永远高悬在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一轮明月,并渐渐化作一种厚重的精神寄托。我们沐浴了太多地方的月光,最后才会发现最明亮的是归家路上的银月清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惟愿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共赏团圆。
(供稿单位: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美育中心 指导老师:李艳 刘宓蜜 通讯员:梁蓓蓓 陈宇杭)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593266896012885317&item_id=16593266896012885317&reedit_timestamp=1695952820000&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