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文泱
人才兴,事业兴。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深入推动湖湘文化传承发展,需要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良好的文博专业人才队伍。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勇担使命,聚焦学科建设、机制创新、基层培养等方面,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为我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文教结合,打造文博行业生力军
“经过一学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后,我发现每一件文物都是有温度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本领,为‘让文物活起来’做点什么。”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简称“文博专业”)学生刘芷涵诚恳地说。
2023年秋季,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开始招收首批本科生,这是我省首个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也是中部省份211院校中首个设立的文博本科专业。
高校与专业院所深度合作、相互支撑,有利于促进双方的发展,为当地文博事业发展培养生力军。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以文物人才“文教结合”为主攻方向,加强专业院所与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融合,从源头充实文物人才队伍。
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开设的文博本科专业,与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合作,采取“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教学,以师大博物馆、文物科学检测与保护实验室为日常教学和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专业院所的基地进行观摩和学习,力求打造理论教学与实践充分融合的教学科研平台。
此外,湖南博物院还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大学生综合实践与研究基地,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共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从大学本科至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
改革赋能,充实高层次人才队伍
41个紧缺专业人才通过考核进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充实到孙家岗、李家岗、七星墩、鸡叫城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工地以及科技考古、青铜器修复等岗位。他们均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平均年龄28.7岁,有效改善了队伍结构。根据改革后的相关政策,接下来,还将有符合要求的人才进入我省相关文博单位,充实文物人才队伍。
高素质人才是文博事业发展的关键,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要善于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痛点,通过开辟公开招聘绿色通道、改进职称评审机制、起草修订《湖南省文博职称评选办法》、强化绩效待遇保障等举措,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提升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23年,湖南博物院发放了6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参与人员奖励,共计56.08万元。“谁干得多、干得好,谁的奖励就多,提升了大家的积极性。”湖南博物院藏品保护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谢俭华说。
坚持事业导向,培养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文物人才建设工程扎实做好文物考古一线人才的“选育管用”工作,创设高层次人才推选平台,将文博考古人才纳入省级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并向国家级人才项目积极推荐考古一线优秀人才;谋划湖南博物院人才结构改革,为打造“全国最好的数字博物馆”铺垫人才基石。
特色培养,提升基层文物工作者水平
3月19日,澧县李家岗遗址东侧,临澧县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中心(博物馆)的丁勇正带着一群考古工作者布新探方,对此前发掘出的壕沟做进一步发掘与研究。
“几年前我地层线都不敢画,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李意愿研究员手把手教我,现在除了特别复杂的情况,我都可以画好了。”丁勇的话语里带着骄傲。经过“传习导师”几年一对一实践教学,丁勇已成为李意愿的得力副手、临澧县文物考古工作的骨干。
针对文博人才成长周期长、实践能力要求高、成果业绩显现慢的特点,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以传承工匠精神为目标,注重传帮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传习导师”制度便是其中一个代表性创新制度。目前,我省从省级文物考古单位遴选了41名专家,通过考古发掘项目为基层文物考古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深受好评。
此外,我省还举办了多场文物安全监管、文物普查实操业务培训,通过应急演练、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提升基层从业人员能力,目前对300名基层骨干文物工作者进行了技能培训。下一步,将继续开展文物保护、文物行政执法、田野考古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功以才成,业以才广。接下来,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将继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着力构建文物人才雁阵格局,优化人才成长生态圈,打造人才高地,托举湖南文化繁荣。
原文链接:https://epaper.voc.com.cn/hnrb/html/2024-03/26/content_1677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