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今天(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今天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抓紧研究推动国外航天员以及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
推动国外航天员参与空间站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既定规划,也是太空领域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的必然趋势,在此前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也有提及。研究推动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于中国空间站而言则是“新鲜事”。太空游客,顾名思义就是让普通人经过必要的培训之后,搭乘航天器进入空间站。历史上,“和平号”空间站和如今唯二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都曾多次接纳过太空游客的到访。我国提出推动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表明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有能力接待普通人的到访,更体现出了我国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包容和开放。
人类对宇宙始终是向往的。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除去科学研究目的,世界多国都曾开展过亚轨道和地球轨道太空商业旅游项目,满足普通人进入太空的需求。包括我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中科宇航也曾表示,待技术成熟后将开始提供亚轨道载人旅游服务。人类当前对宇宙的认知是浅显的,对太空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这也意味着探索宇宙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际空间站上到访的太空游客,都曾花费巨额资金,而这些资金也可以作为有益补充,充实太空研究和空间站运行维护。因此,循序渐进、逐步开展合理商业活动,如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从航天事业长远发展可持续角度看,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举动。
当然,研究推动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能够预想最终落地成功探访中国空间站的普通人不会很多,但对全社会而言,这同样是个积极信号。普通人有机会进入太空、进入中国空间站,本就是一次播撒太空梦想的种子过程。普通人有希望作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是一个可实现的目标。神舟十六号乘组成员桂海潮是一名教授、博导,并非职业航天员,他成功进入空间站就曾引发轰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当普通人有进入太空的机会,就会吸引大量对太空探索心怀梦想的人群为之奋斗,为科学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而这或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实干者。
从更长远的太空发展规划看,我国还将持续推进载人探月工程等多项太空探索项目,人类在宇宙中显然会留下更多身影。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就能够在地球之外尝试延续生命,而这显然需要更多普通人参与进来。
原文链接:https://guancha.gmw.cn/2024-04/24/content_372837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