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 乐
一片竹简中书写着历史的记忆,一座古建筑中承载着人类文明,一件文物中赓续着中华文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博物馆、文化遗产地等流连“打卡”,探寻文明足迹,读懂中国发展。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550件网络正能量精品脱颖而出,其中不乏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内容,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充满着现代科技感,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了解中华文明,感知生生不息的力量。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无论是《什么是三星堆?》里展现的灿烂古蜀文化,还是《【何以中国】世界遗产@中国丨良渚古城》探寻五千年前良渚先民的美食基因;无论是“简牍中国”网络主题活动中千年简牍记载的时代风貌,还是《文脉春秋》中梳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脉络……在这些作品中,衣食住行有了最初的形态,生动而具体的历史沉淀中流淌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也与我们的日常产生着密切的联系。一砖一瓦间是光阴的痕迹,一笔一画中皆是历史的回声。
科技加持,让传统文化走入千家万户。在这些作品中,《山西古建筑档案》《传统村落万里行》《“国宝画重点”文博报道专栏》《寻古中国》《大运会遇上三星堆!超燃国风MV太安逸了》……以视频、图片、活动的形式,让思想、艺术、技术完美融合。人们通过这些作品,在一眼千年的震撼中更深刻地感悟中华文明。当“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就如缕缕阳光撒向大地,让更多人接触到并爱上传统文化,实现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传统文化中有“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启迪。我们同样可以从作品中找到答案。一方面在于民族精神的赓续,《如何在时代语境中推进文化的实践转化》一文中提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积淀,文化是一个民族成员自我认同的标志,这种认同就体现了文化的纽带作用”;另一方面在于成果的创造性转化,《浙江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的100个故事》让传统文化走向现实场景,“南宋古都”“绍兴韵味”“宋韵甬存”等得以延续发展实现共富,留住浙江文化的根脉,也留住浙江发展的源泉……这些都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也再次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凝聚强国力量,共铸复兴伟业。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利于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可以增加其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的信心和底气。从文字到图片,从作品到专题,从传统文化到现代发展……在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中,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之美,汲取向前之力。
原文链接:https://guancha.gmw.cn/2024-05/18/content_37329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