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
 欢迎您访问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网站!今天是:

【新湖南】如何确保“双减”政策落实到位,大幅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罗成翼 张娟 姜新生 唐昌菲 匡勇胜 陈亮 唐海欧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2日 09:10 点击:

导读

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是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

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7月底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近日,我省出台《湖南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致力提升学校育人水平。

如何确保“双减”政策落实到位,大幅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扛牢教师主体责任 确保“双减”落地见效

罗成翼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湖南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对“双减”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法、保障等进行了全面阐释和部署。“双减”是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教师等多个主体协同联动的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机制保障和系统推进。其中教师是“双减”的直接责任人、中心环节、关键因素,确保“双减”落地见效,广大教师必须扛牢主体责任。

回归本分,铸牢教师在“双减”中的思想自觉

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深耕教书育人一线,为义务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受应试教育思维和诸多社会因素影响,一些教师急功近利,助推了义务教育阶段“作业多、培训杂、书包重、费用高”等教育乱象,增加了学生和家长负担,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因此,落实“双减”主体责任,必须对教师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纠偏。

增强思想认同。广大教师应主动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到“双减”是坚持“五育并举”、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更是执教为民、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增强职业认同。教师应将落实“双减”作为摆正职业定位的重要途径,主动回归校园、回归课堂、回归本分,坚决杜绝“教书不育人”“课堂不讲课后讲”“校园不做校外补”等错位现象,增强职业价值感、职业荣誉感、职业归属感,珍惜人民教师的荣誉。

增强使命认同。教师应自觉站在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做好“四个引路人”,把落实“双减”要求融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之中。

夯实责任,强化教师在“双减”中的行动担当

落实“双减”需要教师的思想自觉,更需要教师的行动担当。教师夯实“双减”主体责任,须自觉将行动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后辅导等环节。

更新教学理念,在提高课堂教学效度上下工夫。减作业不是减责任、减量不是减质量,而是要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上做到增减并重、减负增效,在内容上更新、在质量上跟进,确保育人质量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把备课、上课与反馈等环节做精、做细、做实。加强课堂教学,应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环节,自觉做到不超不偏、应教尽教;贯彻“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等先进教学理念,采用对话式、探究式、合作式、生态式、体验式教学,提高线上教学能力,促进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认真研究学情、课程、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设计个性化教学策略、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科学布置作业,在发挥作业“温故知新”育人功能上下工夫。应综合考虑学生在校学习内容、身心特点、能力差异,分类明确不同年龄和阶段学生的作业时间和总量;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确保作业难度不超国家课程课标要求;妥善处理好所布置作业的难与易、质与量、新与旧关系,实行分层、弹性、个性化布置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坚持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各类学生的答疑辅导,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诊断。

抓好课后辅导,在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上下工夫。“第二课堂”是“双减”的第二战场。教师应积极参与课后辅导,丰富课后辅导手段、提高在线辅导能力,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应统筹安排好课后服务时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答疑,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拓展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积极开发线上辅导课程,免费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线上教学资源,开展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涵养优良师德,彰显教师在“双减”中的职业本色

“双减”减的是学生的负担和迷茫,增的是教师责任和师德。扛牢“双减”主体责任,需要广大教师涵养优良师德师风、彰显鲜明的职业本色。

恪守师德规范。教师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恪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用守规之心来以身示范、用仁爱之心关爱学生,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真学师德楷模。教师应以教书育人楷模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浓厚爱生情怀、提升职业情操,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严守师德底线。切实做到违反师德的话坚决不说、违反师德的事坚决不做,以实际行动维护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

(作者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基地教授)

让思政教育赋能“双减”落地落实

张娟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学校、教师、家长和孩子日益感受到“双减”带来的深刻变化。进一步激发“双减”的内生动力、让这一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获得更深层次收效,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确保“双减”政策落实、落细、落深,确保 “双减”之下的人才培养更契合未来人才需求。

因势利导,突出“双减”政策下的思政教育内容。实施“双减”是对教育过于功利的纠正,是更重视育人、让教育正本清源的重要举措。从这个层面而言,“双减”本身就是一堂思政课。为此,应乘教育改革之东风,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之根本,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学校教育,帮助学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首先,应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和责任意识是实施立德树人、克服狭隘利己主义的关键。学校应以培树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品德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意识、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应涵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一个完整的人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针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不应只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更应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则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思考能力、自强自立能力、时间和情绪管理能力、问题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协同推进,拓展“双减”政策下的思政教学载体。“双减”后学生回归课堂主阵地,无疑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提质增效的良好契机。学校应牢固树立全方位育人观念,运用“大思政课”思维,创新思政载体、丰富思政资源,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一是拓展课程载体,“五育”并举,构建大德育体系。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把思政元素涵盖到体育课、劳动课、美术课以及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之中,全方位、持续性培养学生对善恶、美丑、荣辱等的判断能力,提升其“真善美”品质。二是拓展校园文化载体,多管齐下,创建健康的校园氛围。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人文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应发挥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精神引领作用。可利用校园文化宣传橱窗、校园标语等媒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建立班级图书角,组织读书会、读书月,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阅读氛围和阅读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主题班会、少队活动、课间广播、升旗仪式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里实现心灵的升华。三是拓展课后服务载体,丰富资源供给,强化学校教育主战场地位。学校应以“双减”为契机,变被动为主动,以更完善的配套政策、更专业的教学规划优化校内资源供给,打造丰富、多元、灵活、有趣的课后服务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强化实践,丰富“双减”政策下的思政教育形式。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社会实践是更生动的素质教育。“双减”不仅是给孩子的沉重负担做减法,更是给中国的未来做加法。在减负同时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和童年的幸福,也有利于让孩子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增添真挚感悟。为此,应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建立生态实践基地,作为自然课、生物课与劳动课的课外“试验田”,将基地学习纳入课后服务内容中;应创设特色研学课程,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注重把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的研学内容,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场景、贴切的历史中实现与革命先烈的心灵对话,感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从而坚定地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发展同向同行。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以作业设计为抓手 助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姜新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面拉开了义务教育“双减”序幕。实施“双减”政策,对于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保障“双减”政策有效实施,需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科学、高效的作业设计为抓手,打好“双减”政策落实落细“组合拳”。

以课标为准绳,精准设计作业。“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作业总量与时间都做了详细规定。在限定时间内达到让学生温故知新的目的,中小学教师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精心设计作业,做到少而精。首先,教师应明了哪些作业可解决“懂”与“会”、“熟”与“巧”问题,哪些必做、哪些可选做,哪些是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创造型作业,力求作业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科学有效;其次,为避免出现各科教师因互不通气而竞相布置作业加重学生负担的状况,学校可成立由班主任老师牵头的统筹小组,整体协调学生作业总量,力戒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真正让学生“精做”作业。

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设计作业。由于学生们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存在差异,导致其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尽可能从作业内容、形式及要求等方面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分层设计作业,改变传统以中等生为标准的“一刀切”作业模式。为优等生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发展深化题;为中等生设计难度适中的巩固练习题;为基础较差的学生设计难度较小的基础题。真正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多样化作业。为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给学生新鲜感。一是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内容。作业可以是教材内容上的,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拟订的;可以是单一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二是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作业可以是文字性、操作性、视听性、口头性的,也可以是表演性、游戏性的;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可以是理解性的,也可以是识记性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可以是课后复习,也可以是课前预习,还可以是“练习”“思考”“查找”“观察”“调查”“探究”“小实验”“小活动”等多种形式。三是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完成方式。作业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由学习小组合作完成,甚至可由学生与教师、家长共同完成;作业可当天完成,也可多天或者一个学期结束时完成。

整合校内外资源,设计开放性作业。“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设计更应注重内容的多维度和形式的开放性,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作业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内容也不局限于课堂知识,而是尽可能创设多作业场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其次,作业设计应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和发表自己看法的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挑战教材、挑战权威的勇气,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与此同时,作业答案应突破条条框框限制,体现开放性。开放性作业没有固定答案,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可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作业。学校、家庭、社区蕴含着丰富的作业资源,教师应巧妙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充分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使他们能独立完成适合自己学识水平、与自己生活环境贴近的作业。这样不仅可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对社会生活的价值,还能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结合学生的个人特质、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作业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鼓励学生以家庭劳动、阅读体验、体育活动、艺术欣赏、社会实践等活动类作业替代书面作业。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类作业,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试起来、创起来;让作业从教室“走出来”,让学生从课桌中“解放出来”,把“写作业”变成“做作业”。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基地特约研究员)

抓住“双减”契机 提升乡村音乐教育

唐昌菲 匡勇胜

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压力与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7月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在落实“双减”的同时,教育部也在推动“双增”,即增加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增加学生接受体育和美育方面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这为全面提升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

近年来,城市中小学纷纷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取得了良好成效。相比城市中小学,乡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当前仍普遍滞后,主要表现为专职音乐教师不足、教学设备简陋甚至缺乏、音乐课外活动得不到保障等等。建议抓住“双减”契机,多维着力提升乡村音乐教育。

——加强师资力量。

实行教师轮岗制。打破“一教终身”制,建立城市学校与乡村学校间的教师流动制度,合理分配优质音乐教师资源,让乡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当的优质教育资源。比如可组织城市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轮岗至乡村学校,期限为一年,参与轮岗者原待遇不变,轮岗经历作为职称评定加分项。

扩大音乐教师支教规模。目前音乐支教存在时间短、覆盖面不广、缺乏持续性、教师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广泛建立长期、稳定、专业知识水平过硬的音乐支教团队势在必行。另外,全省各高校音乐院系、相关高职院校可分批、分时段安排学生到乡村中小学实习,并采取实习成绩与学生奖学金评选挂钩等鼓励措施。

完善对乡村音乐教师的激励机制。乡村学校环境及设施相对落后,对音乐教师吸引力不够,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给予乡村音乐教师一定的物质鼓励,并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倾斜,以加大乡村音乐教育的吸引力。

成立专家指导团队。可成立一支以全省音乐教育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团队,定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针对乡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宣讲、针对乡村学校专职音乐教师或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针对乡村音乐课程开展的指导,为乡村音乐教师答疑解惑,为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及音乐活动的开展奉献“金点子”。

——加大资金投入。

落实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经费。拨出针对乡村音乐教育的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课余时间更多了,积极开展与音乐教育相关的各种课外活动,成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先选项。有了专项经费,才能奠定乡村中小学开展音乐教育及相关活动的经济基础。

善用社会资源。为了圆乡村孩子的音乐梦想,应倡导更多社会力量关注乡村儿童音乐教育。可由政府出面,联合社会各界举行公益活动,带领乡村孩子们参加公益演出,利用社会公益资金为乡村中小学购买音乐器材和音乐教学设备,支持乡村学校开展音乐活动。

——搭建更完善的教育框架。

丰富校内音乐教育内容。在完成好音乐课程教学基础上,可开设音乐类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注重因地制宜,与当地文化机构、文艺团体合作,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带到课堂、带到课外音乐活动中,既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又促进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学校可组织创设音乐社团,比如以班级为单位组建管乐队,再逐渐扩大至全校范围成立管乐团,使其成为学校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亮点;依据硬件、软件情况打造特色音乐社团。比如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可将当地民歌引入课堂,逐渐向全校范围发展,成立民歌社团。

拓展与校外音乐培训机构的合作。合作模式可分为“请进来”与“走出去”两种。所谓“请进来”,就是在校内建立与校外音乐培训机构对标的音乐人才培养基地,邀请校外音乐机构参与学校音乐教育及各种音乐活动,包括各种特色课程的送课上门、参与各种艺术展演的筹划及艺术指导等;所谓“走出去”,即支持学生去校外音乐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定期组织学生观摩校外音乐培训机构的音乐展演、考核等。

——完善评价体系。

完善乡村音乐教育评价体系,以评促建。将音乐教育开展情况作为乡村中小学学校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包括课堂教学开展情况、课外音乐活动开展情况等。

(作者分别系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音乐学院副教授;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力推进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

陈亮 唐海欧

“双减”政策的出台,可让我国1.56亿中小学生从繁重的家庭作业和校外培训中解放出来,也为他们加强课后体育锻炼提供了契机和空间。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6至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仅为23.8%,“小眼镜”“小胖墩”层出不穷,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明显不足。针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短板和体育锻炼不足问题,近日出台的《湖南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放学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提升学校课后体育服务水平。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提升健康水平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较少,主要原因在于:课外体育活动游离于体育课程体系之外,有形无实;体育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专业技能难以满足学生课外学习需求;指导课外体育活动未被计入教师总工作量并给予相应报酬;学校运动场地设施不足,课外体育运动存在安全隐患、管理难度大等等。“双减”政策实施后,各中小学应大力推进课后体育服务、有效提升课外体育活动质量,充分发挥“以体育人”功能。建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突破——

以“运动俱乐部”为主体。中小学课内外体育活动需要双管齐下:体育课教学应坚持落实第八次“课改”提出的“目标引领内容”课程理念,聚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构建中小学体育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解决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低水平重复问题;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运动俱乐部”模式开展,吸引、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俱乐部”,进行专项化学习,为学生真正掌握 1-2项熟练运动技能提供支撑。学校应结合师资力量、场器条件、学生成长特点等因素,开设多样化课外运动俱乐部,引导学生深化运动学习,进而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养成经常锻炼习惯。比如一些中小学开设的“库里篮球社”“活力乒乓球社”“少儿武术”等运动俱乐部深受学生喜爱。

以“运动竞赛”“分层管理”为主线。一方面,课外运动俱乐部活动应以“运动竞赛”为主线。深化中小学体教融合,倡导“教会、勤练、常赛”先进理念,课堂教学侧重于“学与练”,课外体育活动侧重于“练与赛”,聚焦“常赛”,通过“以赛带练,练赛结合”彰显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和价值,推动学生文化成绩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实现增强体质、享受乐趣、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育人目标。另一方面,课外运动俱乐部运作应以“分层管理”为主线。学生之间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存在一定差异,为达成课外体育活动的最佳效果,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谋求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可探索 “体育走班制”模式,实行课后体育服务一体化开展。

以“政策规范”“学校支持”“校内外合作”为保障。建议政府部门出台更明确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课程体系并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及其报酬”量化指标,强化体育教师指导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完善体育安全法规,明确体育安全责任划分,降低家长对孩子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安全顾虑,为课外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提供政策保障。 各中小学应鼓励体育教师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服务,提升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与成效;完善体育运动安全风险机制,最大程度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强化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作为体育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鉴于大多数中小学校内体育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全校学生在相对统一时间段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校内开展“时间错位”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资源较为匮乏的中小学可探索与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社区体育、校外青少年运动俱乐部、政府体育场馆等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比如选择在特定时段组织学生分别到 5-6个校外基地如游乐场、体操馆等地训练,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课外体育锻炼机会。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原文链接:http://hunan.voc.com.cn/xhn/article/202111/202111110657303023.html



上一条: 【学习强国】单文盛 张梦洁:传媒观察丨政务抖音“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下一条: 【红网】黄茵:出台艺人风险调查报告,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