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强调“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促进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充分展示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积极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共同建设网上精神家园”。多措并举促进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传播,是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扩大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传播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激发数字化新动能,优化网络文化产品传播内容。优质的内容是提升网络文化产品传播力影响力的基础。数字时代,网络文化产品传播场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应在坚持“内容为王”基础上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使网络文化产品真正“靓起来”。其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文化产品研发和传播全过程,针对数字媒介传播内容立体化的现实趋向,把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事案例转化为动漫化、影音化、故事化的内容表达,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价值、体现中国精神,传递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其二,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注重挖掘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不断强化网络文化产品独有的文化形象和独特标识。将以诗词歌赋、民间工艺、地域文化等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形成种类多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富有竞争力的网络文化产品体系。其三,贴近人民群众需求。立足数字化营造文化新体验,建好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影院等各类数字文化场所,使人民群众能随时随地获得网络文化产品的浸润。
锚定数字化新方向,拓展网络文化产品传播渠道。拓展传播渠道是扩大网络文化产品传播范围的坚实支撑。应遵循数字时代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特点,“报、台、网、微、端、屏”一体化,打造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传播矩阵,提升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传播质效,使网络文化产品真正“火起来”。其一,做好融媒体,打造强矩阵。依托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全媒体整合分众传播模式,构建纵横交错、互联互通的融媒体传播矩阵,形成多点开花、全域覆盖、纵深发展的网络文化产品传播格局,不断提升传播效率。其二,用活移动端,开辟新阵地。网络文化产品的传播应坚持移动优先原则,积极开发宣传展示、模拟感受、传播共享网络文化产品的新软件,借助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终端,实现网络文化产品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推送、多平台传播。其三,用好视频号,形成大方阵。以数字化为牵引,创建直播和短视频相辅相成的网络文化产品传播平台。选取网络文化产品中最精彩的内容进行短视频传播,赢得人们的青睐;借助直播方式,让人们与网络文化产品深入互动。“短视频+直播”模式可有效打破地域、时间等限制,让网络文化产品在社交平台上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互动和分享。近年来,我省将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作为文化强省建设重要内容,目前全省已建成12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为网络文化产品的传播提供了更多融媒渠道。
点燃数字化新引擎,创新网络文化产品传播形式。创新传播形式是增强网络文化产品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应综合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依托“文化+科技”融合,不断创新网络文化产品的传播方式方法,使网络文化产品真正“活起来”。其一,强化科学精准的个性推送。借助大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受众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精准传播满足不同受众内容需求的网络文化产品,并提供个性化传播形式。其二,打造特色鲜明的传播品牌。推动传播重心由对网络文化产品本身的阐释转向对品牌理念与个性的塑造,大力传播网络文化产品的品牌形象及内蕴的核心价值,赢得受众普遍认同。其三,创设丰富多彩的传播活动。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打破空间藩篱,组织开展网络文化产品线上演播、云展览、云阅读等丰富多彩的线上数字文化活动,让受众尽享云端网络文化产品盛宴、感悟网络文化产品魅力,不断提升网络文化产品传播的辐射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比如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打造的AI虚拟主播,有效增强了网络文化产品传播的“魅力值”和穿透力。
【作者系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基地特约研究员,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大数据时代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课题编号:20BKS145)阶段性成果】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598813608895842131&item_id=7598813608895842131&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