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教师
|
欧阳天成,教授,广西青年人才项目,八桂青年人才项目,新能源车辆先进动力系统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电动汽车能量管理、汽车动力总成噪声与振动控制、余热回收再利用等。 |
|
丁江,教授,博导,广西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分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机械结构优化设计、机器人机构学、机械传动与驱动等。 |
|
覃频频,副教授,广西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车辆动力学与系统安全、车辆跟驰理论、汽车优化设计理论等。 |
|
项载毓,副教授,广西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分会第一届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摩擦学/动力学行为分析、振动能量收集、振动与噪声控制等。 |
|
董海涛,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机电设备智能控制与诊断、高性能伺服驱动技术等。 |
|
徐敏敏,讲师,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官网车辆工程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动力学建模与故障机理分析、信号处理与故障特征提取、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诊断等。 |
|
黄俊明,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及控制、智能车辆及自动驾驶技术,车辆底盘集成控制等。 |
|
李琴,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多源高维交通数据分析、智能网联车路系统等。 |
|
盖倞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多相机融合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 |
|
杨蓉,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混合动力车辆控制策略研究,汽车智能驾驶技术(感知、规划、决策、控制)等。 |
|
李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车路协同节能驾驶控制、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等。 |
主要依托平台
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官网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新能源车辆先进动力系统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主要科研条件
团队实验设备先进,拥有高速三电机综合性能实验台、高精度减速器综合性能试验台、6轴机器人残余应力测试仪、齿轮精度测量中心、电机综合性能实验台、HIL硬件在环设备、24通道LMS振动噪声测试仪、电池模拟器、功率分析仪等,同时具有JMAG、GT、粒子法shonDy/TA、LMS.test.lab、romax、精益传动等专用软件。
新能源车辆高速传动系统综合性能试验台
|
|
|
齿轮精度测量中心 |
半消声室 |
电机综合性能试验台 |

|
|
6轴机器人残余应力测试仪 |
高精度减速器综合性能测试台 |
|
|
硬件在环测试系统 |
24通道LMS振动噪声测试仪 |
|
|
高效发动机实验台 |
FZG齿轮疲劳摩擦磨损实验台 |
与区内外科研院所,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等;以及企业,中汽中心、东风柳汽、玉柴芯蓝、柳工集团、国轩高科、博世动力、上汽通用五菱、一汽汽车集团、吉利汽车集团、玉柴机器、五菱工业、方正电机、绿传科技、精进电动等合作推进产学研政协同创新。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一: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研究开发
面向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前沿需求,研发纯电动乘用车用动力总成驱动系统自动变速器系列平台,涵盖直驱调速无同步器两挡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动力换挡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以及双电机多挡电驱动总成系统;开发电机主动同步调速换挡控制策略,解决高速动力换挡问题,实现变速器样机搭载整车试验,提升驾驶平顺性。
研究领域二:齿轮轴承表面复合改性强化技术
面向新能源汽车高速传动系统,针对高扭矩、高转速传动齿轮疲劳寿命不足的问题,提出汽车齿轮用表面强化涂层新工艺与表面点蚀疲劳抑制的方法,形成超强齿轮物理化学复合强化技术,大幅提高汽车自动变速器关键零部件齿轮、轴承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牵头主持科技部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新能源汽车高速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模拟制造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
研究领域三:“车路电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究
开展智能网联“车路电云”一体化控制共性技术研究,研发复杂环境融合感知、宏观交通决策与控制、道路车辆信息交互等智慧交通系统关键技术;探究集“车路电云”信息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及底层控制,提高整个交通系统乃至智慧城市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V2G能量高效互动。
研究领域四: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智能管理创新平台
探究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内电热特征参数的演变规律,提出电池老化加速因子采集与设定流程,形成大容量电池模组的精准故障诊断、状态估计和热失控预警技术;研究电池高温高压浮充条件下的随机失效机理与循环衰减机理,开发电池寿命的动态成组拓扑结构和主动均衡管理策略,实现动力电池SOH高精度预测。
研究领域五: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控制及能量管理研究
开展新能源乘用车永磁同步电机振动噪声产生机理研究,提出“机电磁控”多物理场耦合的机理解析模型与有限元仿真模型,研发多种调制技术解析优化与参数快速寻优;开展增程式汽车的能量管理与模式切换控制研究,研发高效增程式电驱动总成、增程器与整车的集成及结构优化设计,实现整车优异的动力性、经济性与驾乘品质。
研究领域六:新能源汽车轮毂电机扭矩分配技术研究
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轮毂电机扭矩分配技术研究,提出一种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扭矩分配分层控制方法,构建了上下层扭矩分配控制器,研究基于电机效率MAP图的驱动力矩分配控制策略和基于滑移率的驱动力矩分配控制策略,合理调节扭矩提高电机驱动效率、提高操纵稳定性。
主要科研成果
1. Tiancheng Ouyang*, Mingliang Zhang, Peijia Qin, Xianlin Tan. Flow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microgrid peak shaving based on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Applied Energy.
2.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Mn3(PO4)2 coating and PC/MoS2 coating in.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3. Comparison of architecture and adaptive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plug-in hybrid electric logistics vehicle. Energy.
4. Comparative tribological and friction behaviors of oil-lubricated manganese pho sphate conversion coatings with different crystal sizes on AISI 52100 steel. Wear.
5. Analysis of the Sideband Current Harmonics and Vibro-acoustics in the PMSM with SVPWM. IET Power Electronics.
6. Tiancheng Ouyang*, Peihang Xu, Jie Lu, Xiaoyi Hu, Benlong Liu, Nan Chen. Co-estimation of state-of-charge and state-of-health for power batteries based on multi-thread dynamic Optimization Method.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7. Qin Pinpin,Wu Fengmin, Wu Da,Zhang Shunfeng,Huang Daming.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the runaway vehicle deceleration process on the arrester bed of truck escape ramps[J]. SCIENCE PROGRESS.
8. Jiang Ding, Liwei Liu, Yuting Wei and Aiping Deng, Improved design method for line gear pair based on screw theory,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9. Jiang Ding, Yuting Wei, Liwei Liu and Ting Geng, Novel design method for constrained conjugate contact curves of line gears based on rolling-up of pitch pattern,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0. Qin Li, Huachun Tan, Xizhu Jiang, Yuankai Wu, Linhui Ye. Nonrecurrent traffic congestion detection with a coupled scalable Bayesian robust tensor factorization model[J]. Neurocomputing.
11. Qin Li, Huachun Tan, Yuankai Wu, Linhui Ye, Fan Ding.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with missing data imputed by tensor completion methods[J]. IEEE Access.
12. Gai, J., Tuel T., Bao, Y., Xiang, L. & Tang, L. (2022). GPS-based Navigation Control for a Central-Articulated Robotic Vehicle. Computer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13. Xiang Z Y*, Zhang J K, Xie S L, Mo J L, Zhu S, Zhai C Z. Friction-induced vibration and nois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face tribological behavior during high-speed train braking: The effect of the residual height of the brake pad friction block[J]. Wear.
14. Xiang Z Y*, Zheng P W, He D Q, Mo J L, Zhu S, Gou Q B, Du L Q. Tribological improvement of a high-speed train brake system and friction-induced vibration energy harvesting via a sandwich damping piezoelectric structure[J].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15. M. Xu, Y. Han, X. Sun, Y. Shao*, F. Gu and A.D. Bal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Internal Radial Clearance within a Ball Bearing in a Gear-shaft-bearing system [J]. Mechanical System and Signal Processing.
16. Y. Han, M. Xu*, X. Sun, X. Ding, X. Chen*, and F. Gu. Gear Health Monitoring and RUL Prediction Based on MSB Analysis [J]. IEEE Sensors Journal.
17. Li J, Liu Y, Cheng J, et al. Eco-Driving Control for Connected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in Urban Scenarios with Enhanced Lane Change Engagement[J]. Energy.
18. Li J, Fotouhi A, Liu Y, et al. Review on Eco-driving Control for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主要科研项目
1. 新能源汽车高速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模拟制造技术及应用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 多场作用下高速齿轮振动空化多尺度演化行为及空蚀损伤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 共形几何驱动的线齿压电振子双耦合非线性系统分析与形性调控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 高速齿轮振动空化动态演变规律及空蚀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 多摩擦诱导粘滑振动源激励下的高速列车制动颤振机理及调控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6. 基于闸片摩擦块浮动式连接结构设计的高速列车制动噪声抑制及其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7. 基于线齿流形的宽频带非线性压电发电机设计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8. 混合动力多合一变速箱研发,广西科技重大专项;
9. 工程机械用新型多档自动变速器平台技术研究开发,广西重点研发计划;
10. 面向800V-SiC高压电气架构的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广西科技重大专项;
11. 新能源汽车高速电驱动系统多源激励耦合振动噪声与控制机理应用基础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2. 高速列车基础制动颤振行为的制动盘/片摩擦诱导粘滑振动激励机制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3. 隧道群环境下考虑驾驶特征缺失的投影仪-变压器深度学习车辆跟驰模型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