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
 欢迎您访问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网站!今天是:

高欢欢、钟忆雪:精准扶贫 三湘赞歌——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高欢欢、钟忆雪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5日 10:05 点击:


高欢欢、钟忆雪_副本.jpg

高欢欢《精准扶贫 三湘赞歌——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获第三届湖南文艺评论优秀文章荣誉证书。

精准扶贫 三湘赞歌

——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

文/高欢欢 钟忆雪

〔摘要〕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三湘大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实践。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全力攻坚,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之路,在三湘大地上唱响了一曲曲大地颂歌。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将扶贫路上涌现的真实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艺术创作,以十八洞村为故事背景,展现了湖南“精准扶贫”的决心和精神。这是一部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力作,本文将从主题思想表达、人物形象塑造、视听语言魅力等三个层面对这部歌舞剧进行艺术评析。希冀能够更好地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精准扶贫湖南画卷。

〔关键词〕精准扶贫、平民英雄、现代舞美、沉浸式音效

一、精准扶贫:全面小康的民生之举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歌舞剧《大地颂歌》则将扶贫路上涌现的真人真事进行改编,以湖南湘西为故事的发生地,以十八洞村人民脱贫攻坚战的成功为故事框架,传递了湖南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后的满足感、幸福感和对党的感恩之情。

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精准扶贫”的概念对主创们来说,不再仅仅是新闻报道中的词条。要想创作出生动、感人的故事,必须通过对扶贫村的调查、调研、采访以及深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够挖掘、提炼出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在深入贫困山村采风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许多孩子都只能依靠与悬崖峭壁几乎垂直的“天梯”去上学。对于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来说,往返路程短则五个小时,长则十个小时。翻山越岭、艰难跋涉,甚至随时都冒着生命危险,只为了心中的那个小小梦想。正是这些贫困山区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激起了主创们的创作热情,第三幕《夜空中最亮的星》便演绎了一位支教老师和留守儿童之间动人的故事。最朴素的衣服、最天真的面容与最动人的歌声,这便是以祁东县启航学校为原型的留守儿童合唱团。“精准扶贫”表现在教育、经济、医疗、住房等方方面面,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扶贫故事中提炼出一条主线,这是主创们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该剧在众多的扶贫故事中,以扶贫干部龙队长为主线,讲述了他为了十八洞村的脱贫攻坚,废寝忘食、奉献自我,从而展开系列工作的故事。主题鲜明,线索清晰,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了一曲“精准扶贫”的大地颂歌。

一曲湖南民歌《浏阳河》拉开了歌舞剧《大地颂歌》的序幕:“神州有支歌啊,一支永恒的歌。你唱过我也唱过,千家万户都唱过。它沸腾过千座山、激荡过万条河。它载着家乡奔世界,情比河水韵更多。”古老的民歌在新的时代唱响,却依然能够引起三湘儿女的共鸣。是的,“精准扶贫”便是这样一曲赞歌,它载着十八洞村民的梦想,载着这片贫瘠土地的希望,奔向世界。扶贫,不再仅仅是经济的援助,更是产业链的架构与思维观念的洗礼。《大地颂歌》的第一幕就将这种矛盾呈现在观众面前。扶贫干部龙队长来到十八洞村后,看到的是村里的年轻人集体外出打工的身影。村长苦口婆心,但也依然无法阻挡年轻人离开的脚步。如何化解村民疑虑,凝聚村民人心?如何激起村民斗志,向贫穷宣战?这是摆在龙队长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排除万难、啃硬骨头,资金周转不灵,用自己买房的积蓄也要为乡亲们解燃眉之急,这是龙队长在扶贫工作中解决的第二个难题。教育扶贫、志智双扶,帮助辍学女生小雅重返校园、重拾信心,这是龙队长在扶贫工作中解决的第三个难题。易地扶贫搬迁,让大山深处的村民能够走出闭塞的大山,让孩子不必再爬危险的天梯,这是扶贫工作中解决的第四个难题。脱贫也要脱单,热闹喜庆的相亲大会解决了苗寨青年男女的婚恋问题,这是扶贫工作解决的第五个难题。然而,所有幸福美好的背后,都有人在默默牺牲与奉献。正所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扶贫的道路上,一位又一位的平民英雄壮烈牺牲:义务扶贫人王新法,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溆浦县委书记蒙汉等等。歌舞剧以扶贫家属的视角讲述了这些忘我奉献的扶贫工作者们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在深情的追忆中,我们更加感到扶贫成果的来之不易。

歌舞剧《大地颂歌》因取材于真实故事,因此在演绎过程中经常会请出故事的原型,或者在大屏幕上播放真实的数据或视频。这种艺术表现手法能够起到纪录片一般真实与震撼的效果,当观众看到真实的扶贫干部葬礼视频时,不觉泪流满面。再看到那赫然出现的牺牲干部名单时,内心又无比震撼。正是这些平民英雄,托起了广袤土地上贫困人民的希望,然而他们自己却溘然长逝。在向英雄们致敬的同时,作为戏剧评论者,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艺术创作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现实生活,还是应该高于现实生活?”以第六幕《大地赤子》为例,故事以扶贫家属的视角,讲述了两位与原剧情完全不相关联的扶贫干部的事迹。站在艺术的角度来说,如果编剧将这位家属处理为龙队长的家属,似乎更能够与此前的剧情相关联。然后,在故事中,龙队长仅仅作为旁白者,串联起两个与主干剧情并无关联的故事。尽管依旧感人至深,但毕竟脱离了主线故事,这个旁支显得略为突兀。不过瑕不掩瑜,最后这个故事依然能够统一在精准扶贫这个主题里,体现了扶贫人的牺牲与奉献。从内在精神而言,还是能够统一的。

二、平民英雄:奉献自我的扶贫干部

作为一部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中的演员多达几百人。虽说短短的两个多小时时间无法将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一一演绎,但该剧也详略得当,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

首先自然是为国为民、奉献自我、勤恳拼搏的扶贫干部龙队长。在剧中他“以一人之力,系万民康乐”。他以脱贫攻坚为己任,不畏艰难困苦,不惧流言蜚语,不怕山高路远,不求飞黄腾达。为了留住村里的青壮年,他不惜以三年为期,立下“军令状”,将讽刺自己的顺口溜刻在了村口;为了解全村的燃眉之急,他不惜垫付自己准备买房的毕生积蓄;为了救助被山洪困住的孩子,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风雨大半夜地搜寻每一个角落,最终救下奄奄一息的小生命;为了扶贫工作,他熬白了青丝、熬尽了青春,但也正是因为他的付出,才使得十八洞村的村民看到了希望,最终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他是一个人,更是一群人,他是整个扶贫干部的缩影,更是千千万万为民奉献的共产党人的缩影。龙队长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可信的、感人的,屏幕上一串串既冰冷又温暖的名字提醒着我们,这些都是真实生活中的平民英雄。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除了主角龙队长,剧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塑造亦是可圈可点。善良热情的王老师、懂事可爱的小雅、思念丈夫的彭建兰、怀念父亲的王婷……每一个人物形象的背后都是一群人,关爱学生的老师、家境贫寒的留守儿童、背井离乡的打工者、独守家中的老人、失去亲人的扶贫干部家属……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始终遵循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原则。因此在脱贫攻坚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之下,就涌现出了这样一些典型人物。其中石大姐的原型人物石爬专,可以说是扶贫对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习近平总书记来十八洞村考察那天,首先走进的就是她的家。进屋后,习近平总书记看了看她家的粮仓,问粮食够不够吃?又问她种不种果树?养不养猪?问罢,他还走到猪圈边,看她家养的猪肥不肥。也是在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而那一天,石爬专家唯一的“电器”,是一盏节能灯。

剧中王老师的人物形象同样塑造得丰满立体,他就像一束微光,透过大山深处的贫寒,指引着留守儿童前进的方向。他就像一个火苗,义无反顾,点燃着教育的火焰,将知识的烈焰传递给一代又一代孩子们。他是孩子们夜空中的启明星,指引着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走出贫瘠、走出困顿、走向光明。他奉行着“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只为让辍学的女生能够复学。他,也是一位出身自山区的支教老师。在王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支教老师的身影。正是因为有了教育扶贫,曾经身处大山深处的王老师才能走出大山,实现自我。而今,当他也成了一名光荣的支教老师时,他又接过了爱的接力棒,把自己对学生的爱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古老的山区孕育了一代代朴实无华的村民,但教育资源的匮乏却是贫困山区经久未愈的痼疾。所幸,无数支默默无闻的支教队伍走进大山,在一片又一片广袤的土地上播撒着知识的种子。正如饰演王老师的何炅在剧中的台词那样:“当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到迷茫或是痛苦的时候,要守住自己心里的光,一定要像夜空的星星一样明亮。”即便留守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身处黑暗的深夜,但只要他们仰望星空,他们也能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三、视听语言:独具匠心的舞美音效

歌舞剧《大地颂歌》之所以可以取得重大成功,除了主题思想鲜明、人物形象生动外,还得益于其独具匠心的舞美音效设计。该剧采用多种舞台艺术形式,载歌载舞,融歌舞、话剧、多媒体艺术为一体。甚至将舞台艺术形式与电视艺术手段完美融合,配合以现代舞美与灯光音效,使观众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舞美设计上来说,无论是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的梯田四季美景,还是溪流纵横、峡谷深壑、瀑布飞泻、峰林重叠的深山景象,抑或是情歌男女、余音缭绕、透彻九霄、银衣鼓舞的苗寨风情,都在多媒体的现代舞美配合中烘托出了真实的氛围。升降式舞台设计紧密地结合剧情,也营造了非同寻常的舞台效果。当龙队长为了营救小雅而跳进一个深坑后,观众的心不由为之一紧,然而随着舞台慢慢升起,龙队长怀抱着小雅慢慢从地下升起后,观众才会心一笑。这种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舞台设计为演出增色不少。

除此之外,湖南经典民歌与现代原创音乐的充分融合,也使得该剧既有浓郁的湖湘文化韵味,更洋溢着青春与时尚的气息。《浏阳河》《马桑树儿搭灯台》《思情鬼歌》《苗岭连北京》等经典民歌的全新演绎,使得整个作品妙趣横生,充满了生活气息。尤其是对歌环节,大量地引用了《思情鬼歌》的旋律,但每一位对歌者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唱出来,表现了对歌者独特的性格特征,但又统一在一个旋律与氛围之中。而《苗岭连北京》更是密切地结合着主题思想,很好地表达了苗岭人民对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剧中还有大量原创音乐作品的呈现,例如彭建兰和王婷各自对亲人的思念,通过一首歌曲的反复咏叹表现得哀婉凄清、真挚动人。除此之外,合唱也是全剧的一大特色。不仅在故事的序曲和尾声采用合唱的方式烘托气氛,在剧中更是以祁东县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为原型,讲述了小雅期待回到校园,回到合唱团的故事。

尼采曾经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作为一部歌舞剧,《大地颂歌》在舞蹈方面亦是经过了精心的编排。全剧共7个舞段,最多的群舞段落有230人参与,融湖南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当代舞于一体。第二幕《奋斗》中,为了更好地展现乡亲们在扶贫队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携手建设十八洞村的过程。编导安排了数段群舞,将群众们的奋斗过程展现在观众眼前,既节约了叙事时间,亦烘托了热闹气氛。活泼而又诙谐的相亲大会上,苗家阿哥阿妹们更是将自己最优美的舞蹈和最动人的歌声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歌舞表现了苗寨单身青年男女追求幸福新生活的美好愿景,展现老百姓脱贫也脱单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剧中除了热闹的群舞之外,也有感人至深的独舞。留守儿童小雅,因为家境过于贫寒,破旧的老房子在一次大暴雨中被冲垮,奶奶被暴雨冲散,而小雅则被压在了一块石头下动弹不得。因为大雨引发山洪暴发,龙队长带领着干部和青壮年们上山救人,可无论他带着手电筒如何呼喊,也找不到小雅的身影。慢慢长夜、山洪暴发、电闪雷鸣、雨水冲刷,这时在光影雷电中,演绎了一段单人独舞,将龙队长救人心切,不顾一切代价、不惜牺牲生命,也要在死神手中夺过孩子的心绪表现得恰如其分。故事最后,在十八洞村产业分红的喜庆日子里,龙队长也将前往北京参加“阅兵式”,登上脱贫攻坚方阵的花车。十八洞的村民们深情地为龙队长送行,那一排排民众,那一声声呼唤,那一张张笑脸,是对扶贫干部最大的嘉奖。

讲好中国故事,共塑中国形象。传播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在我国脱贫攻坚的壮丽征程中,十八洞村是一个鲜明的标杆。精准扶贫7年路,春华秋实,三湘巨变,一个个脱贫致富的梦想,在时光的酝酿里,变为现实。三湘大地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伟大实践,值得代代传颂。

原文链接: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2021/11/23/10423576.html



上一条: bet356手机版唯一官网登录校长刘起军调研花园阁乡村振兴工作
下一条: 携手共筑教育梦 签约再续帮扶情——湖南师大对口援助绥宁教育签约成功

关闭